網站首頁
黨網·時政
經濟·科技
社會·法治
文旅·體育
健康·生活
觀點
訪談
國際
軍事
大灣區
台灣
視頻
圖片
教育
登錄
注冊
退出
登錄人民網通行証
立即注冊
記住登錄狀態
忘記密碼?
教育
首頁
|
滾動
|
原創
|
思政
|
高考
|
留學
|
嬰幼兒
|
中小學
|
大學
|
職業教育
|
人民日報寫作課
即時新聞
科學治校理教,增強辦學核心競爭力
“父親一定會對國家的發展感到欣慰”(跨越時空的精神回響)
探索科學傳播新表達(弘揚科學家精神·關注科普月)
讓閱讀成為人生剛需(暖聞熱評)
他們,選擇到新疆建功立業
結合實際,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
湖南大學岳麓書院:守護湖湘文脈的千年庭院
梁熙妍:做珠澳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的橋梁
銘記抗戰歷史,北京化工大學師生齊“繪”稻田畫
《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數字人才引力指數報告》發布
人民網
>>
教育
>>
教育銳評
教育評價要回歸“育人”本位
2021-06-11
無聲廣場舞不能只是高考福利
2021-06-10
拼搏高考 筑夢明天
2021-06-07
高考“刷臉”進考場 是一個好的開端
2021-06-04
訂住高考房不應當是一道“必答題”
2021-06-03
對校外培訓亂象就該露頭就打
2021-06-02
讓孩子擁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
2021-06-01
應屆生“就業難” 為何還有人選擇“慢就業”
2021-05-26
縮招學碩有利於研究生培養提質
2021-05-25
提升師德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
2021-05-25
應教盡教,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
2021-05-25
防沉迷系統,真能管住孩子嗎?
2021-05-24
青少年“防沉迷”多了一道保護網
2021-05-24
搜題軟件,是方便還是隱患
2021-05-24
“考”上個碗就有了未來嗎
2021-05-21
從“北大附中vlog”想到高考狀元熊軒昂
2021-05-21
家庭作業,既要減負也要提質
2021-05-20
致敬的熱潮消散,怎樣才能真正理解青年
2021-05-19
對不起,我不喜歡“爹味”說教
2021-05-19
傳統工科專業應改造升級跟上時代步伐
2021-05-18
上一頁
12
13
14
15
16
17
教育銳評
讓閱讀成為人生剛需(暖聞熱評)
結合實際,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
抗戰烽火中的教育之問(教育時評)
守護青少年成長,向網絡爛梗說“不”
在“校館弦歌”中汲取奮進力量
加強一體聯動 推進技能型高校產教融合
發揮高校博物館文化親和力(微觀)
新職業新工種打開創業就業新空間
孩子長高了 配套也應跟著“長”
本網原創
銘記抗戰歷史,北京化工大學師生齊“繪…
中國教育實現五大新突破 建成世界最大…
專家學者熱議智媒時代的主流媒體變革
“新時代好少年·禮贊新中國 奮進新時…
全國醫學院校“大思政課”建設研討會在…
普通高中校長年會(2025)在廣東深…
每日一聞 | 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
每日一題 | 教導孩子要有禮貌,可他…
同濟大學師生團隊自主研發“AI牙慧診…
每日一句 | 大鵬之動,非一羽之輕也